小李很感谢医护人员,连孩子的名字都让应可净教授帮忙起。回忆起一路艰辛,她对钱报记者说,“看到宝宝就觉得一切值了。”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卧床(下肢制动)、手术(外伤)有关,如髋关节手术、骨盆骨折、脑血管病、慢性内科疾病等,也可能是易栓症的结果。易栓症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原因主要为遗传性的抗凝物质缺乏、致凝物质增加所致,这些病人典型的临床是自发性或者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和)肺栓塞,尤其40岁以前发生者。获得性易栓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小李做文职,出事前,像往常一样在下沙的单位里上班。因为感觉左下肢酸胀、抽筋,到了中午,她便在办公室休息,等着同事给她带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在于预防,除围术期抗凝以外,有易栓症家族史或者患恶性肿瘤的病人,应特别留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长时间坐车或者飞机,应该定期起立、活动肢体。小剂量普通肝素虽然对于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预防无效,但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都会出现下肢肿胀,有时出现下肢浮肿被忽视,尤其手术或者外伤的病人,常常被认为手术或者输液引起,但这样的血栓形成仍然可以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建议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病人,应在围术期常规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
应可净教授说,肺栓塞70%~95%是由于位于身体各处的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孕妇因为子宫增大压迫血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她解释,如果孕产妇发现小腿单侧肿胀、疼痛,要当心这条小腿里有静脉血栓了。
对于发生下肢浮肿的病人,尤其一侧下肢浮肿,并存在外伤(手术)、妊娠史,或者不明原因的下肢浮肿,如两侧下肢粗细不等、感觉不一致,应想到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和住院治疗。如不当心,一旦发生肺栓塞,死亡率非常高,不能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的严重肺栓塞病人,死亡率可高达35%。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下肢(腹腔)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可以闭塞深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入心脏,导致下肢小腿和(或)大腿肿胀、疼痛、发沉,如合并炎症还可出现皮肤发红、发热。由于血栓形成,可以影响静脉瓣功能,既便血栓消失后仍发生立位的下肢浮肿,称为静脉瓣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堵塞或者嵌顿到肺动脉,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上厕所时突然晕倒
网络配图
765天,就诊272次,算下来,每3天就去一次医院!对刚当上妈妈半个月的小李来说,儿子来得实在太不容易了。
点击加载更多
如果下肢肿胀、疼痛,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血管外科就医。曾有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病史的孕产妇,要孕期或孕前期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高危病人需要预防性药物抗凝。
责任编辑:桂强
邵逸夫医院造口及疑难伤口专科副主任护师胡宏鸯说,因长期用药的影响,以及血液本身不容易凝结,小李的伤口反复溃疡,治疗了一年多,最后才痊愈。
随后,小李被同事紧急送到附近的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此时,她已心跳骤停,处于猝死状态。
对小李来说,自己最大的心愿,还是想当妈妈。今年三月初,她再次怀孕。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应可净教授和梁峰冰医生,为她写下了仔细的注意事项。两位专家也想给广大孕产妇提个醒,避免肺栓塞的发生,注意以下几点——
今年11月20日,小李顺产生下6.4斤重的健康男婴。
在胡护士眼中,小李很坚强,总是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你们可能无法理解,伤口反复发作有多痛苦,睡觉时甚至都无法平躺,一碰到很容易磨破,她却从不抱怨。”
孕产妇不宜久坐、久站及久卧,每保持一个姿势一段时间,应该适当运动下,或抬高双下肢,或适度走动。不要过分摄入脂肪、糖份、食盐,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于医生的建议,小李言听计从。什么该吃或什么不让吃,全部用心记下来,回去照做,也很注意运动,每天饭后散步半个小时。
得知消息的应可净教授,又高兴又担心。经历过肺栓塞再次怀孕的人群风险更高,很可能再次面对生死关卡。
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应可净教授清楚记得当时抢救的场景,一边是急诊医生立即为小李做心肺复苏,另一边,监护室、呼吸内科医生都赶了过来,进行多学科团队会诊。B超发现,小李左下肢有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压力也比标准高了一点。应可净教授当机立断,患者很可能是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又叫肺栓塞。
两年时间里,她的一连串遭遇令人唏嘘。
原标题:猝死、失子、再怀孕……跑了272次医院后产下男婴,这个25岁妈妈太不容易了!
本文由美洲杯赔率发布于回馈社会,转载请注明出处:美洲杯赔率下肢浮肿警惕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