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明朝王璟为督察院左都御史是个什么官职?都有哪些政绩?
问题:明朝的左都御史是什么官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回答:
回答:
明朝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像总督、巡抚一般都会加这个衔。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与右都御史同掌都察院,轶正二品,并与六部平行,合称为九卿。明初左都御史地位稍低于右都御史,后明官制改为尚左后,左都御史的地位开始高于右都御史。
督察院属于监查机构,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总督和巡抚都是从他们中派出的监察人员,后成为地方长官。
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元所设的御史台改名为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之权,简单而易概就是“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各一名,下辖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其中十三道监察御史掌地方监察,负责全国各州府县的官员考察和举劾的权利,每道七至十一人,编制大概在一百一十人上下,轶正七品。
相当于现代的中纪委、检察院等机构,
回答:
都察院除了拥有监察机构,还下设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和司狱司等机构。其中经历司掌收发内部公文、司务厅掌收集及整理外省衙门文书,并分别呈堂、发司,同时管理都察院的书吏和工役、照磨所掌都察院的文书和卷宗,及司狱司掌都察院监狱事务。
感谢邀请。左都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称呼。在明代,都察院设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两个职位,均为正二品。这两个部门的官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王璟是山东人,1472年中进士。在河南登封任过知县,后为两京御史、南京鸿胪卿右佥都御史,处理两浙盐运,接着又担任保定巡抚和山西巡抚,最后任左都御史。为官清廉。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时重用奸臣严嵩,王遂告老还乡。87岁病死家中,朝廷赠予他“少保”称呼,谥“恭靖”。王璟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明史上有高度评价。
而都察院的御史们权利不仅仅只是对官员进行监察和弹劾,遇到一些官员违法乱纪之事时,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之权,可以说都察院的权利极大。而当遇到重大案件时,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亦或右都御史还会与大理寺、刑部的长官们一起交进行三司会审,以此来做出最终的审批。同时在明朝当官员升迁亦或嘉奖的时候,都察院的长官们会会同吏部等长官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借此来决定是否要升迁亦或嘉奖于此官员。所以简单的说明朝的都察院就等于我们现在的中纪委,而左都御史就等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
此外都察院的御史们的职责还有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监督乡、会试及武举的公平进行。并且在京师的御史们还会有专门的人员巡视京城各处的国家机构及地区,包括京营、内库、皇城和五城等,而一旦看到有违反乱纪之时,小事可自行决断,大事可直接奏明皇帝处理。同时在明朝还会有专门的御史值守在京城的登闻鼓中,一旦有人上京告御状则可因事的大小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式,小事则自断大事则奏禀。当然御史的权利巨大,但处罚也一样大,明朝规定若御史犯罪则罪加三等,如贪污则从重论处。
回答:
大家好,我是历史真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每次见到皇帝上朝的景象,与尊贵无比的座位上坐着的皇帝相对的就是朝堂下黑压压的难以数清的文武百官。事实上,朝廷总管一国,每天的事务奏折每天都像是小山一样,自然需要这么多的官员来共同分担。但这样其中就出现更多皇帝难以管理到的地方,这对皇权是有着很大的威胁的,眼里容不下沙子的皇帝也不会允许。于是百官中多了这么一个官职,都御史。
这个官职就是专门检察当官的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共两人,也就是左右都御史,但总体来说,左都御史的官职大于右都御史,所以左都御史就是真真正正的都察院的最终长官。都察院和御史两个关键词就已经表明了他们行使检察职权的范围和方向,他们是直接由皇帝选出来的,并且只和皇帝保持联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因此左都御史的权力十分大,在明朝是还是受人管辖,随着皇帝对大臣的控制欲更为严重,封建势力逐步加深,清朝时左都御史已经官至最高等级,成了名副其实的最高的朝廷大员。他们从不关注每日的政事,一心一意地行使他们的检察职权。左都御史就主要负责对朝堂上的当官的人进行监视和对重大案件的审理监察。
本文由美洲杯赔率发布于历史,转载请注明出处:明朝王璟为督察院左都御史是个什么官职?男篮